云南白茶,大家對“月光白”、“月光美人”的稱呼會更清晰一些。目前在國內,除了福建白茶外,以云南的白茶產量最大;在國外,斯里蘭卡和印度兩個國家,也生產少量白茶。
起源
唐朝咸通三年(公元 862 年),樊綽出使云南,其《蠻書》寫道;“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采造法?!逼渲械摹吧⑹諢o采造法”,推測就是自然干燥茶葉的方法,與當今白茶加工法類同。
發展
在清朝時期,云南白茶曾被稱為“貢茶”上貢給朝廷。
1939年9月,佛海茶廠試制的第一批茶葉,就有白茶的身影。1943年,佛海茶廠生產高檔白茶318市斤。不過,也許是因為云南滇紅、普洱的風頭太盛,而云南白茶的制作工藝又太過簡單,才導致它的存在感一直很低。
如今,全國出現了白茶熱潮,而福建主產地的產量十分有限,擁有豐富茶資源的云南就成為茶商的新一個原料市場,并被逐漸運用起來。
產地
目前云南白茶主要產區,在景谷和云南瀾滄江流域。
因為地處高原,海拔較高,光照充足,故內質豐厚,口感相對更為醇厚。
特點
云南白茶的主要茶樹品種,是景谷大白茶。大白茶是景谷特有的一個品種,有性繁殖系,喬木型、大葉類、晚生種。
銀生茶品內含成分豐富,利于微生物后發酵轉化,長期存放品質超群。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鑒級古樹茶。
目前“銀生牌”產品——普洱茶系列:“銀生古茶”、“銀生意境”、“無量精品”等;綠茶系列:“冷水泡”、“思茅春毫”等;紅茶系列:“銀生雪紅”、“哀牢雪紅”等品質獨特。在市場上已樹立了較高的美譽度,銀生茶業將以穩定的茶葉品質打造響亮地“銀生”茶葉品牌。
答:普洱茶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。
1、普洱茶簡介:
又名滇青茶,屬于黑茶類,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,故名普洱茶。普洱茶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,使用亞發酵青茶制法,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,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。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,其飲用方法豐富,既可清飲,也可混飲。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,香氣高銳持久,香型獨特,滋味濃醇,經久耐泡,沖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。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。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、云霧彌漫、土層深厚、土地肥沃、無污染等優勢。
2、普洱茶歷史發展:
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。
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,在其所著《蠻書》卷七中云“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采造法。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?!睋甲C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,也就是普洱茶種。歷史記載說明,早在1100多年前,屬南詔“銀生城界諸山”的思普區境內,已盛產茶葉。
宋朝李石在他的《續博物志》一書也記載了:“茶出銀生諸山,采無時,雜菽姜烹而飲之?!睆牟栉幕瘹v史的認知,茶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。
元朝時有一地名叫“步日部”,由于后來寫成漢字,就成了“普耳”(當時“耳”無三點水)。普洱一詞首見于此。
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在其著《滇略》中,提到“普茶”(即普洱茶)這個詞,該書曰:“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”。這是“普茶”一詞首次見諸文字。明代李時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亦有“普洱茶出云南普洱”的記載。
明朝,茶馬市場在云南興起,來往穿梭云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如織。在茶道的沿途上,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,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,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。
清朝阮?!镀斩栌洝罚骸捌斩艑巽y生府。則西蕃之用普洱,已自唐時?!鼻宓拦狻镀斩尽贰傲枭竭z器”載,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,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。清人檀萃在《滇海虞衡志》中有載:“普茶名重于天下,出普洱所屬六茶山……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”。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。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,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,經過帆工精制后,運銷國內外,故稱普洱茶。普洱茶是清代云南進貢朝廷的貢品,雍正年間以來,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。
由于中國近代戰亂頻繁,云南茶葉全面萎縮,到新中國建立前夕,產量降到了5萬擔,商品量僅2萬擔。
新中國誕生后,云南茶葉獲得了新生。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,出口20多萬擔,創匯2250萬美元,創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輝煌,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炒青綠茶、工夫紅茶、ctc紅碎茶、普洱茶、花茶、速溶茶、名特優茶、藝術品茶等。2003年3月云南省標準計量局于公布普洱茶的定義:“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,經過后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”。2008年5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準普洱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, 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、國家標準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(總第123號)批準發布,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。
1、普洱茶歷史來源以及發展:
周朝: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。
唐朝: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,在其所著《蠻書》卷七中云“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采造法。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?!睋甲C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,也就是普洱茶種。
歷史記載說明,早在1100多年前,屬南詔“銀生城界諸山”的思普區境內,已盛產茶葉。
宋元:宋朝李石在他的《續博物志》一書也記載了:“茶出銀生諸山,采無時,雜菽姜烹而飲之?!睆牟栉幕瘹v史的認知,茶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。元朝時有一地名叫“步日部”,由于后來寫成漢字,就成了“普耳”(當時“耳”無三點水)。普洱一詞首見于此。
明清: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在其著《滇略》中,提到“普茶”(即普洱茶)這個詞,該書曰:“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”。這是“普茶”一詞首次見諸文字。明代李時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亦有“普洱茶出云南普洱”的記載。
清朝阮?!镀斩栌洝罚骸捌斩艑巽y生府。則西蕃之用普洱,已自唐時?!鼻宓拦狻镀斩尽贰傲枭竭z器”載,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,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。
2、普洱茶主要產地: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、臨滄、普洱等地區。
3、普洱茶流行原因: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,其飲用方法豐富,既可清飲,也可混飲。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,香氣高銳持久,香型獨特,滋味濃醇,經久耐泡。
擴展資料
普洱茶的挑選方法:
1、觀察茶葉的形狀。葉片完整的茶餅比較好。較粗壯的葉片是老葉,較細的是嫩葉。條索是指茶葉好像繩索一樣的外形。茶葉被搓成一條,比較緊實。茶葉完整時,可以看到整片葉子的脈絡,碎的茶葉,質量較次。
銀生茶最受吐蕃族人的喜愛。
南詔國時期,銀生茶泛指銀生城界諸山出產的茶葉,這也是普洱茶的前身。
1、唐代時,一方面是因為藏民更喜歡耐泡味釅的云南大葉茶。2、另一方面吐蕃最容易買到的茶葉就是銀生茶,所以銀生茶在當時滇藏物資交流中占有較大地位。民間交易是以銀生茶為主。
南詔國(738年-902年),古代國名,是八世紀崛起于云南一帶的古代王國,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于唐開元二十六年(738年)建立。天復二年(902年)唐人鄭回的后裔鄭買嗣滅亡南詔,自立為王,建立“大長和”國。
隋末唐初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,分別被六個國王統領,被稱為六詔,分別是:蒙巂詔、越析詔、浪穹詔、邆賧詔、施浪詔、蒙舍詔。蒙舍詔在諸詔之南,稱為“南詔”。在唐王朝的支持下,南詔先后吞并西洱河地區諸部,滅了其他五詔,統一了洱海地區。
峨眉山茶葉,建議上嘻嘻團,價格6折左右,而且能確保正品,因為是廠家直接發貨
普洱茶是中國的一種地方特殊茶類,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中華古老文明中的瑰寶。
由于普洱茶原產區與中原文化發達區的萬水千山之隔,直至明清時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,這就使得人們對普洱茶歷史文化的認知不多。
銀生茶
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
歷史記載說明,早在1100多年前,屬南詔“銀生城界諸山”的思普區境內,已盛產茶葉。
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,也就是普洱茶種,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稱為“銀生茶”。
“普洱”由來
唐朝時普洱的產區屬于南詔國銀生節度稱“步日瞼”?!安饺铡睋芯渴秦粽Z“濮人兄弟”的意思,就是指布朗人。我們也都知道“濮人”是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民族。
元朝時期,改稱“普日部”,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“普耳”,萬歷年間改稱“普洱”,普洱地區才有了現在的名字。
明朝萬歷年間(公元1620),謝肇在他的《滇略》中有記載:“士庶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”。
這是“普茶”一詞首次見諸文字,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稱之一。
鼎盛時期
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時期。明朝,茶馬市場在云南興起,清朝時普洱茶作為貢茶,極大地促進了普洱茶的發展。
清雍正七年(1729年)設置普洱府,各產茶區的普茶和原料通過茶馬古道在普洱匯集和交易后轉至北京、西藏、東南亞、歐洲等地區,由此普洱茶開始揚名海內外。普洱茶是中國的一種地方特殊茶類,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中華古老文明中的瑰寶。
由于普洱茶原產區與中原文化發達區的萬水千山之隔,直至明清時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,這就使得人們對普洱茶歷史文化的認知不多。
銀生茶
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
歷史記載說明,早在1100多年前,屬南詔“銀生城界諸山”的思普區境內,已盛產茶葉。
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,也就是普洱茶種,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稱為“銀生茶”。
“普洱”由來
唐朝時普洱的產區屬于南詔國銀生節度稱“步日瞼”?!安饺铡睋芯渴秦粽Z“濮人兄弟”的意思,就是指布朗人。我們也都知道“濮人”是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民族。
元朝時期,改稱“普日部”,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“普耳”,萬歷年間改稱“普洱”,普洱地區才有了現在的名字。
明朝萬歷年間(公元1620),謝肇在他的《滇略》中有記載:“士庶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”。
這是“普茶”一詞首次見諸文字,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稱之一。
鼎盛時期
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時期。明朝,茶馬市場在云南興起,清朝時普洱茶作為貢茶,極大地促進了普洱茶的發展。
清雍正七年(1729年)設置普洱府,各產茶區的普茶和原料通過茶馬古道在普洱匯集和交易后轉至北京、西藏、東南亞、歐洲等地區,由此普洱茶開始揚名海內外。
發酵茶
滇普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等地,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,因而得名,是歷史以來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。滇普茶名目較多,有普洱散茶、普洱沱茶、圓茶(七子餅茶)、緊茶、餅茶。滇洱茶指的是普洱散茶。根據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。
滇普茶是以云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: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,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;成品后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,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。